大公報 政策思考/積極打造人工智能重大應用場景\胡勇 大公報 A12:評論 2023-04-24   香港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,特區政府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,包括本月中成功舉行的 「2023數字經濟峰會」,以及成立「香港Web3.0協會」,都吸引世界目光。數字經濟是一 個龐雜的體系,人工智能是其中的重中之重。香港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,不僅僅需要優秀 的人工智能研發能力,更需要打造人工智能的重大應用場景。香港必須靈活運用自身優勢 及特色,支持各類人工智能應用,一方面推動智慧城市建設,同時也賦能數字經濟發展。   特區政府去年底公布《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》,從八大方面推進創科發展,當中就 包括要加快香港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發展步伐、深化與內地創科合作,以及善用香港國際 化優勢拓展環球創科合作等政策方向。早前發表的財政預算案進一步推出具體政策,包括 要加大在數碼基建、數字化轉型、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投入,以及拓展Web3.0、綠色科技 及金融科技等新領域。   完善政策制度突破現有限制   實事求是而言,特區政府在「頂層設計」方面,出了大力氣,發展方向也十分正確, 但在人工智能方面,尤其是香港屬小規模經濟體,面臨一個「兩難」處境:一方面由於很 難打造足夠大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(才700多萬人口),發展面臨較大制約;另一方面若要 融入內地大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,則涉及數據「過河」等問題,又存在制度及實現條件的 限制。香港若要在數字經濟尤其是人工智能方面實現突破,就不能不面對這些核心問題。   去年,國家科技部、教育部、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《關於加快場景創新 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指出要着力打造人工智能重大 場景,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上水平,高水平科研活動便是其中之一。   所謂的重大人工智能應用場景,是指以新技術的創造性應用為導向,以供需聯動為路 徑,實現新技術迭代升級和產業快速增長的過程。推動人工智能場景創新,對於促進人工 智能更高水平應用,更好支撐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內地的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、 數據和算力資源日益豐富、應用場景不斷拓展,為開展人工智能場景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。   那麼,如何提升人工智能場景創新能力?內地推出的政策包括:強化企業場景創新主 體作用、鼓勵高校院所參與場景創新、培育壯大場景創新專業機構、構築人工智能場景創 新高地,等等,未來將鼓勵常態化發布人工智能場景清單、支持舉辦高水準人工智能場景 活動、拓展人工智能場景創新合作對接管道,推動場景算力設施開放、集聚人工智能場景 數據資源、多管道開展場景創新人才培養、加強場景創新市場資源供給。這些政策,對香 港發展極具啟示意義。   筆者認為,香港首先要着力打造好自身的人工智能場景應用。而「智慧城市」的建設 ,就是突破口。智慧城市是由三個層面協同形成:第一層是技術基礎,包括大量連接高速 通訊網絡的智能手機和其他傳感器,傳感器能持續採集交通流量、能耗、空氣質量及其他 日常生活的數據,並將這些信息直接推送到終端使用者。第二層是人工智能的應用層,將 原始數據轉化為示警、洞見和行動。第三層是公共使用層,成功的智慧城市必須要建立在 社會廣泛普及的基礎上,並改變用戶行為,讓其得到更透明的信息,作出更好的決策。香 港要加快智慧城市的發展,在目前全球人工智能應用場仍未形成「壟斷的條塊」之前,搭 建好必要的基礎建設。   以「智慧出行」為突破口   其次,香港要用好「一國兩制」的優勢,積極探討與內地對接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政 策。有評論認為,從全球範圍內看,未來3到5年,自動駕駛和智慧交通是科技創新的焦點 ,通過逐步建立基於人工智能的決策平台,協助管理者進行城市智慧治理,並據此生發出 更多細分的產業場景。更重要的是,如若將此置於大灣區融合發展視域中,其用戶、產品 、應用場景必然更加豐富,技術範式經由國家戰略的洗禮和再造而變得更具想像力,未來 可待可期。因此,香港可以積極探討,以智慧交通等層面,「先試先行」。這需要突破一 些政策限制,也需要逐步推行。   以香港的經濟及人口規模,想要「獨創」一個重大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,不僅難度極 大,也可能是不現實的。對於特區政府來說,必須要有創新政策的能力和智慧,打破條條 框框的制約,積極摸索出一套符合「一國兩制」方針、符合人工智能發展規律、符合粵港 澳大灣區發展需要的「大灣區人工智能重大應用場景」。   智庫研究員 讀大公報PDF版面 [top]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© 1997-2021 WWW.TKWW.HK LIMITED.